美麗的特呈島紅樹林。記者 張鋒鋒 郎樹臣 攝
5月19日是第12個“中國旅游日”,記者從市文廣旅體局了解到,“十四五”時期,我市將依托本土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濱海、生態旅游資源,實施大文旅開發,完善城鄉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建設,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打造中國“紅樹林之城”,建設“全國重點生態旅游目的地”和“國家級北部灣海洋文化旅游區”。
推進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設施建設
近年來,湛江在全國全省發展大局、經濟版圖中地位愈發重要,濱海旅游業發展勢頭喜人。
據悉,我市將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旅游服務體系,完善市、縣、鎮、村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深入推進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創新打造一批融合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文化傳承、互聯網、輕食餐飲等服務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實施城市旅游景觀提升、旅游公路和旅行服務環境提升工程,系統布局廣東省濱海旅游公路環雷州半島段、“菠蘿的海”風景道、“中國大陸最南端”海角風景道、硇洲火山島環島旅游風景道等一批生態風景道,以及旅游步道、營地驛站、停車場、旅游標識、旅游廁所等旅游基礎設施。開展旅游景點、旅游特色村、南粵古驛道和汽車營地的支線道路路網等“慢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推進文化和旅游“一網統管”及智慧旅游,健全旅游市場綜合監管體系。
湛江將進一步推進文旅融合,做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加快推進雷祖祠、廣州灣法國公使署舊址等各級文保單位的修繕工作,積極推進各級文保單位保護規劃編制,完成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劃定,開展“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點的保護、利用工作。加快粵桂邊區革命紀念館等紅色文化工程建設,積極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推進赤坎古商埠、霞山歷史文化街區、雷州方城十字街、曲街、二橋街等歷史文化街區更新改造,加強對雷州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
大力發展紅樹林生態旅游 加快建設“紅樹林之城”
“湛江紅樹林太美了!我今后還想多來雷州半島觀光游覽和采風寫生,創作更多湛江紅樹林主題作品,向外界更好宣傳和推介美麗湛江和這里的紅樹林!”4月20日,“‘畫說紅樹林’——徐湛教授書畫藝術創作分享會”在赤坎金沙灣舉行。來自北京的著名畫家徐湛為港城美術愛好者分享了自己創作湛江紅樹林主題作品的經歷和感悟。
在湛江朋友的陪伴下,徐湛到麻章區湖光鎮世喬村參觀和采風。這里的金牛島紅樹林生態區,連片紅樹林面積達3000多畝,是離湛江市區最近的大片紅樹林保護區之一。泛舟海灣的徐湛被深深吸引,情不自禁地掏出鋼筆和速寫本,將眼前的美景勾勒和記錄下來。靈感如泉涌的他,回去后,接連創作了多幅以湛江紅樹林為主題的大型寫意花鳥畫。
“沒想到坐船穿梭其中,能感受如此壯觀的紅樹林,真美!”“碧波蕩漾之中,紅樹林成為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這是人們踏海、賞鳥、體驗海濱生態風情的好去處。”廉江高橋紅樹林、麻章世喬村紅樹林等豐富生態旅游資源,為游客提供了零距離的“海上森林”探秘之旅,成為我市濱海旅游新熱點,引得眾人流連忘返,對湛江紅樹林之美贊不絕口。
湛江將大力發展紅樹林生態旅游,加快建設“紅樹林之城”,努力把湛江建設成為彰顯中國特色、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生態環境優美的現代化省域副中心城市。
湛江還將加快創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對2021年成功創建的赤坎區做好持續提升,其他縣(市、區)力爭2025年底前創建成功。
積極開展旅游景區創A、旅游飯店評星工作,加快構建“一核、一帶、兩廊、三極”的旅游產業發展格局。“一核”即市區都市旅游發展核;“一帶”即特色濱海旅游產業帶;“兩廊”即縱向旅游走廊和橫向旅游走廊,其中縱向旅游走廊以南北走向的湛徐高速公路為軸,橫向旅游走廊以東西走向的廣湛——渝湛高速公路為軸;“三極”即吳川旅游增長極、徐聞旅游增長極、雷州旅游增長極。
游客到特呈島紅樹林游玩。(資料圖)記者 張鋒鋒 郎樹臣 攝
打造具有海洋氣息、雷州文化、湛江風情的文旅精品項目
今年“五一”假期,雖然中期下雨,但在徐聞縣角尾鄉南極村,各地游客仍然紛至沓來,民宿火爆,一房難求,假日經濟堅挺。
其中,被評為廣東首批“十大最美民宿”的南極村藝術家部落文創度假區,是近年來省內外游客的熱門網紅打卡點。南極村藝術家部落是由出生于雷州半島的“70后”著名鄉村文化旅游設計師——連君2016年回鄉投資打造的文旅項目,是一座以文創為主題,集文化藝術創作、海洋科普旅游、漁村生活體驗“三位一體”的文旅基地。該項目建設以與村民共建共享為主要載體,讓當地群眾充分參與和受益,利用當地漁民荒棄的舊房子改造成藝術家聚居地,吸引一批國內外知名文藝界人士長住于此進行文藝創作與宣學,借助藝術家的能力,將人文與自然融合、農產品與藝術結合,助力鄉村振興。
該度假區已完成了燈塔圖書館和28間讓人體會野趣自然之美的“會呼吸”的特色客棧,其間點綴著別出心裁的創意景觀。這些人文藝術景觀,結合迷人的海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游玩。每到假期的時候都客滿,有時要提前一個多月才能預約到房間。這也帶動了當地農村的民宿生意,從無到有發展到50家左右,特色餐館亦生意紅火。
“我非常看好湛江濱海旅游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連君說,南極村藝術家部落項目仍在建設中,將按照規劃逐步完善藝術展覽廳、文創工作室、文創產品售賣場等設施,進一步落實農民與藝術家合作的計劃——請藝術家們為農民種植的瓜果,養殖、捕撈的海產品等農副產品進行藝術包裝。通過不斷挖掘本地特色,并將之與藝術融合,達到扶持地方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效果,“想將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把度假區打造成可以舉辦藝術節、電影節等文化活動的南方藝術旅游勝地!”
記者從市文廣旅體局了解到:湛江將加快推進華僑城歡樂海灣文旅綜合體、湛江灣軍事和國防教育基地、湛江海鮮美食之都產業綜合體、奧體中心文體產業園、紅樹林生態旅游區等“文旅月亮”項目建設,繼續推動茂德公大觀園等省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打造一批具有海洋氣息、雷州文化、湛江風情的文化和旅游精品項目。
湛江將創新“旅游+”模式,推進“旅游+產業”“旅游+度假”“旅游+會展”“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工業”“旅游+農業”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一批旅游產業園區、旅游度假區、文化旅游城、特色小鎮等深度體驗式的文化旅游載體。加快建設雷州半島西海岸濱海旅游度假區、南三島濱海旅游示范區、徐聞濱海旅游區、東海島龍海天旅游度假區、特呈島生態旅游區等5大濱海旅游度假區,提升湛江灣“一灣兩岸”沿線亮化燈飾等景觀風貌,將其打造成為具有南國風情的文化和旅游港灣。
豐富優質文旅體產品供給,創新營銷宣傳推廣
湛江港灣一直延伸到城市中心,形成了“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獨特風景,市民和游客在繁華市區就可以看到大海,這是湛江區別于其他許多濱海城市的特色資源。
經營港灣游的紅嘴鷗旅游船共有“紅嘴鷗一號”、“紅嘴鷗三號”和“紅嘴鷗六號”三艘。其中,2021年1月1日,首艘豪華游船“紅嘴鷗六號”正式投入運營;同年9月19日,紅嘴鷗港灣夜游正式啟航,夜航開通填補了湛江夜間水上旅游的空白,實現“黑和白”交替時間段海上旅游新體驗。依托天悅灣城市會客廳和“紅嘴鷗六號”新游船的優越條件,開展紅嘴鷗港灣游“船票+”的多元化經營,婚禮、研學、會務組織、商務宴請、廣告、夜航、餐飲等有序開展,旅游產品不斷豐富。
近幾年來,借著濱海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東風,富有特色的湛江港灣游發展迅速,游覽湛江港灣的紅嘴鷗游船接待游客量由2016年約5.3萬人次,增長至2019年21.6萬人次,增長約308%,擦亮了湛江濱海旅游名片。
據介紹,在湛航集團幫扶下,紅嘴鷗將以港灣游航線為牽引,將湛江“一灣兩岸”主要景點串珠成鏈,構建海灣、海島港灣游一體的“黃金最美旅游線路”,高標準推動水上旅游提檔升級。其中,包括增加港灣游臨時停靠點;開發“港灣+海島游”;增設特色主題航班路線;加強文旅結合,豐富游船產品;持續培育港灣游業務新增長點,持續對港灣游產品進行改造和升級;利用現有資源和網絡平臺,微信、抖音、公眾號等開展協同營銷,協同五里村海釣場開展“港灣游+觀賞捕魚”“港灣游+觀光海上養殖基地”“港灣游+漁業科普教育”等新業務;以打卡特呈島、徐聞港、燈樓角和紅色革命遺址等優質旅游資源,持續推廣紅色文化線路。
據市文廣旅體局介紹,湛江將加快全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融合發展數字化建設,積極應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創新謀劃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拉動文旅消費、推動文旅市場復蘇振興的工作機制和措施,通過線上線下同步結合的方式,提高文旅產品與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文旅市場消費的動力與空間。積極策劃舉辦更多特色品牌文旅消費活動,打造夜間消費特色街區,策劃舉辦非遺展演、旅游演藝節目等特色品牌文旅消費活動,推出更多文旅精品線路產品。策劃籌辦全國帆船(板)錦標賽、全國跳水錦標賽等全國性品牌體育賽事,積極策劃舉辦特色群眾體育活動,推進體育公園建設,盤活奧體中心場館,擦亮湛江濱海體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