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煉化碼頭,外籍船靠泊,防疫人員開展消殺工作。通訊員 饒寧武 攝
3月30日,中科煉化原油碼頭,一艘利比里亞籍“蓼科”輪卸完原油后離泊。離泊后,作業人員第一時間對纜鉤、輸油臂等操作平臺進行消毒,徹底切斷病毒傳播的可能途徑。
面對疫情防控嚴峻形勢,中科煉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在直接作業環節現場重點實施“無接觸”疫情防控措施,嚴格落實“6+15+1”防控要求,常態化抓好防控管理,確保現場生產安全穩定。
中科煉化以碼頭疫情防控為重點,采用“無接觸”方式作業。作業人員不需要登輪,通過遙控輸油臂,按照“一船一案”,做好研判,實現消殺后作業。
中科煉化對船員出艙口以及閘口、梯口嚴格實施“無接觸”管理,規范船舶抵港流程,每船必報船員體溫、核酸信息。建立裝卸專班專職負責外貿船裝卸作業,與內貿船作業人員徹底分開,建立裝卸專班人員 “一人一檔”,并設置廠外、廠內專班封閉式管理集中居住點,配置專車接送,實現居住點至作業現場“兩點一線”管控。
防疫專班人員嚴格按照“14+7”健康管理制度落實管理,接卸專班人員嚴格按照“三區兩服”進行作業。同時,設置清潔區、半污染區及污染區3個區域,作業完成后立即進行消殺。去年以來,共消毒825次。嚴格落實進出碼頭區域人員防疫管理,并按照口岸管理要求,開展“隔天一次、2天一次”高頻率核酸檢測,3月份,該公司共進行核酸檢測17519人次。
EVA (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 裝置部分設備從國外進口,為防止出現疫情防控漏洞,中科煉化實施對進口物資及設備在開箱檢驗前進行全面消殺。同時,實施對從中高風險地區來的物資在廠區外、進門崗前進行消殺,對從中高風險地區來的運輸車輛司機安排單獨休息室,并每天兩次對休息室進行消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