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些年來農村學生大量流入城鎮,農村學校學生銳減,教學資源大量浪費的實際,廉江市石嶺鎮樟樹嶺村黨總支部多措并舉改善教育教學環境,近年現“外讀學生回流”山區小學,為有效維護農村學校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樟樹嶺小學是石嶺鎮一間比較偏遠的山區小學,上世紀末,該校學生曾達300多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文化教育的要求和“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心愿日益迫切。到廉城、石嶺買房、建房或者租房,千方百計讓子女到城鎮就讀的現象相當普遍,導致農村學校學生逐年遞減。到2018年,樟樹嶺小學僅剩47名學生,瀕臨“散檔”危機。
“我們去學校調研,看到課桌椅比較破爛,特別是教室沒有風扇,天氣熱時小孩子們滿頭是汗,教室里充斥著一股汗酸味。”樟樹嶺村支部書記鐘承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持召開支委擴大會議,提出這個問題讓大家討論、研究對策。經過一番討論,大家統一思想,達成共識,決定采取多方面措施,讓農村孩子在家門口也能接受良好教育。
一是穩定教師情緒,調動教師積極性。教師節召開教師座談會,讓大家敞開心扉,暢所欲言,促使教師熱愛山區,扎根山區,安心做好教育教學工作。二是動員鄉賢、老板捐贈錢物,全面改善學校教學條件和生活環境,讓老師教得開心,學生學得舒心。同時,專設樟樹嶺小學教育基金會,鄉賢捐款除了改善公共設施,還做獎教獎學之用。三是協助學校辦好家長學校,加強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提高家長對在新形勢下如何管教好子女的認識,只要教育子女勤奮學習,同樣可以考上高一級學校深造,要相信“小山村也能飛出金鳳凰”。四是協助老師做好家訪工作。村委干部無論去到哪條自然村,遇到學生家長都詢問貴子弟學習情況和思想情緒如何,教育家長要相信學校,配合老師做好其子弟的教育工作。
經過多方共同努力,樟樹嶺村流動學生基本得到控制,還出現“外讀學生回流”山區小學的情況。目前,該校學生已回升到70多人,當地干部群眾及教師對鞏固和發展這間山區小學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