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中科煉化管控中心。記者 劉冀城 通訊員 林江海 攝
近日,工信部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評選結果揭曉,中科煉化“智能工廠創新應用”案例成功入選。中國石化系統有兩家企業入選。
一切開發上平臺
一切應用皆上云
由工信部組織的“2021年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領航應用案例”征集,旨在聚焦工業企業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圍繞平臺化設計、數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等六大應用模式,遴選一批技術先進、成效顯著、能復制推廣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案例,推進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中科煉化是中國石化系統內首家全面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采用“數據+平臺+應用”新模式、依托石化智云建設的煉化企業。通過全面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支持企業1600多人管理年產千萬噸煉油、80萬噸乙烯等31套工業裝置,將信息化技術在流程工業應用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圍繞一體化供應鏈優化、一體化生產管控和全周期資產管理三條主線,中科煉化積極推進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在技術架構和數據治理等方面走在系統內企業的前列,實現了“一切開發上平臺、一切應用皆上云”。截至目前,中科煉化各裝置接入傳感設備超20萬點,信息平臺上線39項業務應用,為生產經營安全高效運行提供了有力的智能技術保障。
全產業鏈數字化集成聯動
實現資源數據功能共享
數字化交付為數據框架搭建提供了精準模型。傳統煉化企業智能化建設通過完工資料數據進行建模,再對照現實工廠進行紅外掃描修正,由此完成逆向建模。中科煉化建設時采用設計、供應商、施工全產業鏈數字化集成聯動,實現了正向建模。
建設階段,中科煉化首創EPC模式。業務部門負責厘清應用功能、性能、典型應用場景、數據和服務的集成共享關系;信息部門負責應用架構、技術架構、技術和產品選型、信息安全與標準化等工作;石化盈科等EPC服務商負責規劃開發與技術實現,確保軟件設計符合生產應用的需求。其中,石化盈科相當于工程EPC模式中總承包商的角色,搭建起整體平臺,并協調各承包商軟件接入,實現資源、數據、功能共享。
在模型基礎上,中科煉化實時數據庫實時采集31套裝置的10多萬點數據,可繪制出1400多幅生產畫面;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連接250多臺70多種化驗儀器,實現分析結果自動采集,降低出錯概率的同時,工作效率提高80%以上。同時,中科煉化以物料、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實時數據庫三大系統為核心,通過70余條集成線聯動生產經營、基礎設施和現場控制設備,真正實現“數出一源、令出一家”。
率先成為大型煉化基地
模式下智能工廠典范
依托信息化管理,大工業生產安全有了更加有效的管控和保障。
走進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中科煉化一體化項目管控中心,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控制大廳和超級大型顯示屏非常震撼。通過近400臺控制臺,可以隨時對全廠30多套生產裝置進行自動控制,各項生產工藝、設備、安全參數一目了然,醒目的裝置聯鎖系統,為安全生產提供可靠保障。
“如果設備出現了問題,系統就會快速調取應急預案,切斷原料供給或中斷操作,防止意外發生。”中科煉化信息中心負責人蔡榮生介紹,“智能工廠”信息管理系統通過應用自動收集攝像信息、火災等儀表探頭、周界報警等信息,根據信息內容分類并確認信息真實性,給出科學合理的應急處置方案,將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中科煉化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全面支撐企業經營活動的經營管理和生產核心的智能制造管控,打造服務共享、協同智能、集成優化、敏捷高效的區域煉化一體化基地模式下的中科煉化智能工廠,實現運營成本、勞動生產率、萬元產值綜合能耗、安全環保指標等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率先成為大型煉化基地模式下智能工廠的典范。2021年,該公司全年加工原(料)油1512萬噸,生產乙烯81.7萬噸,經濟效益在中國石化同規模煉化企業中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