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廣東省重點項目——雷州市流沙珍珠孵化養殖加工一體化產業基地(尊鼎珍珠文化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為推進湛江南珠產業加快發展增添新動能。 (8月31日《湛江日報》)
雷州市流沙珍珠孵化養殖加工一體化產業基地(尊鼎珍珠文化產業園)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將建成集聚珍珠孵化、養殖、加工、電商、文化、觀光等16個版塊的一體化產業園,預計每年可接待觀光旅游人數5萬人次——喜訊傳來,令人振奮!筆者不僅驚喜于“流沙珍珠”近年發展之路越走越順,朝著大文旅開發、全域旅游、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更高目標邁進,更為“雷州南珠”“流沙珍珠”有望重塑輝煌,成為湛江產業新王牌、旅游新網紅而感到振奮。
南珠是中國海水珍珠的皇后,以光彩奪目、晶瑩璀璨而享譽世界,素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之美譽。雷州半島之西的北部灣過去曾稱為“珠母海”,所產南珠久負盛名。湛江地區在秦統一六國之前就已有珠民開始采珠。歷朝歷代的帝王都把這里視為珍珠的主要產地,派出官員和太監到這里采辦珍珠,并設官收稅。唐朝初年,合浦郡雷、廉有上貢珍珠任務,刺史每年監督珠民入珠池采珠充貢。自此,雷州、廉州兩地珠池由朝廷規定采珠時間,唐代劉恂在《嶺表錄異》卷上記載:“每歲,刺史親監珠戶入池采老蚌割珠,取以充貢”。至南漢時期,朝廷又劃定雷州海域和廉州海域為專供朝廷采珠的區域,成為兩個專事采珠的“媚川都”之一,不準珠民自由采集,還設立“珠池司”專官,控制雷州、廉州的沿海珠池。據《廣東省志·水產志》記載,從宋代開始,肇慶“端硯”、雷州“珍珠”及臺山“玉石”,成為定期上貢朝廷的三大廣東名產。宋應星也在《天工開物》中說:“凡中國珠必產雷、廉二池。”因此,湛江地區素有“南珠故鄉”的美譽。
上世紀90年代,雷州流沙海域年產量超過30噸。后因各種原因一度陷入低谷。幸得當地政府和龍頭企業奮力逆襲,重振了流沙珍珠的品牌。時至今日,流沙珍珠成了湛江南珠的代表,不僅肩負著產業發展的希望,更有著挖掘湛江南珠歷史、傳承弘揚南珠文化的責任。流沙珍珠不僅是湛江的南珠,也是廣東的南珠、中國的南珠,提煉弘揚南珠文化意義深遠。而雷州市流沙珍珠孵化養殖加工一體化產業基地(尊鼎珍珠文化產業園)項目建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弘揚南珠文化、打造南珠品牌將起到重要作用。珍珠象征著生活幸福、富貴平安,其形圓潤柔和,其色潔白清麗,古人佩戴珍珠以彰顯賢能,更有“珠還合浦”的典故,提煉南珠文化、如珠品牌以推動安全文化、服務文化、廉潔文化、法治文化等的建設,無疑是對南珠文化的一大提升,值得探索。
早幾年,流沙珍珠生產基地為了解決市場開拓的問題,就已經搶先試水,讓“主播”在網絡平臺上直播銷售流沙珍珠,這一方面是要把流沙珍珠包裝成“網紅”,另一方面則是通過直播,以最直觀的方式回答消費者最關注的“珍珠有沒有那么真”問題。在直播中,通過現場開貝、取珠、檢測、包裝,處處透露出“不怕貨比貨”的自信,自然讓消費者對企業的誠信和珍珠的質量都更有信心。如今推動大文旅開發,流沙珍珠更應利用好抖音、淘寶等新媒體平臺、電商平臺,進一步擦亮品牌、提升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