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進村采風。通訊員蔡開智 攝
近段時間,雷州市附城鎮仙來村以創建美麗鄉村為契機,凝集人心合力,以募捐形式喚醒村民參與村莊建設的熱情與內在動力,短短幾天時間,發動鄉賢、熱心村民捐款達七十多萬元,目前捐款還在熱烈進行中,共同擘畫“美麗鄉村”新圖景。與此同時,仙來村大力推動文化和鄉村建設融合發展,以文化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邀請作家進村采風
仙來村位于雷州市附城鎮政府東部,東臨大海,是濱海村莊,文化底蘊深厚。為記錄時代變遷,抒寫鄉村振興,8月14日,該村特別邀請雷州市作家協會組織作家進村,聚焦美麗鄉村、記住鄉愁等內容,開展文學創作采風活動。
當天上午,近十名作家走進仙來村,一邊認真聽取相關介紹,了解該村的民俗風情、歷史文化,一邊走巷串戶,與村民交談,實地感受鄉村振興的新風貌。他們尋古訪今,先后走訪了村里多個采風點,并在村委會跟村里老人進行交流。
“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別說上學,吃飽穿暖都成問題。我們都希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而現在,大家吃穿不愁,便特別重視起村里的教育,提高村民的文化素養。”在跟作家們交流時,村里的老人蔡日來如是說。
雷州市作家協會主席陳吳森認為,用故事留住記憶,讓鄉賢記住鄉愁,通過這次采風活動,作家們將會把所見、所聞、所感轉化為文學作品,而這些文學作品將是連接鄉土、維系鄉情、記住鄉愁的精神紐帶,讓更多村民找回純樸的記憶,讓“美麗鄉村”成為“記得住的鄉愁”,使鄉村文化振興擁有更加豐富的精神內涵。
大家也紛紛表示,此次文學采風,提供了很好的創作素材,收獲很大。回去后將發揮自身優勢,努力創作出一批有情懷、有溫度、接地氣、反映鄉村振興的優秀文藝作品,為宣傳美麗鄉村建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貢獻文學力量。
加強文化人才培養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近年來,仙來村不斷培育挖掘文化人才,鼓勵學子與村民積極投身于鄉村文化建設,加快鄉村文化振興。
“在我們仙來村,文化建設和村莊建設一樣重要,因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教育是村里的百年大計,也是文化建設里最重要的一部分。”蔡耀敏是仙來教育基金會第三屆會長。據介紹,仙來教育基金會創建于2014年,當時為創建教育強校,在村黨支部的倡議下,村民及外出人員踴躍捐款,共捐款80多萬元,其中,60萬元用于學校創強,20萬元用于成立教育基金會。基金會設立至今,獎勵了一批品學兼優的學子,激勵著他們更加努力學習,在村內營造了奮發向上的良好氛圍,有效地促進了村里教育事業發展。特別是今年,該村學子蔡吳杭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讓全村人歡欣鼓舞。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該村學子王小梨深圳大學博士畢業,2018年至今,已發表12篇論文(其中SCI論文7篇,中文科技核心1篇,會議論文4篇),申請了國家發明專利5個,并獲多項獎勵。深圳大學官媒以《優秀畢業生王小梨:科研原本沉悶,跑起來就有風》為題對她報道。
近日,該村蔡景湛作詞的《奮斗簡史》在中國音樂家協會主辦的2021年度中國當代歌曲創作精品工程——“聽見中國聽見你”年度優秀歌曲推選活動中,被評為華南地區優秀推選歌曲。蔡景湛表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他將會創作更多有品質、有力量、有溫度的歌曲,并且借助鄉村振興的契機,在家鄉仙來村成立藝術創作基地,培養藝術創作人才,為家鄉貢獻一份力量。
“我們認為,文化是一個村莊里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能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精神激勵、智慧支持和道德滋養。所以,我們一直都在挖掘和激發文化人才,不管是科研的,還是文藝的。我們村出了人才,才能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文化哺育和支撐,而這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動力和靈魂。”蔡耀敏如是說。
據了解,仙來村今年正在積極地開展本村人才培養計劃,并且會探索構建長效機制,讓人才培養計劃長期運作下去,形成良性循環,成為村莊不斷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