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有泥土,心中有真情。在市總工會任職時,他積極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聚焦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深做實做細職工維權服務工作。在擔任吳川市蘭石鎮蘭石村駐村第一書記時,他帶領工作隊扎根基層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傾聽群眾心聲,用心用情解民憂,甘當群眾"孺子牛",想方法、補短板、調結構,幫助群眾脫貧致富,造血式開展好扶貧幫困,圓滿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助推鄉村振興。
冉榮華。 記者 殷翊展 攝
他是“廣東好人”、湛江市總工會職工維權與服務部部長冉榮華,在他的奔走努力下,蘭石村不但脫貧摘帽,還從以往的貧困村蝶變成“綠富美”,蘭石人民大步前進在追夢大道上。該村128戶368人實現穩定脫貧,村集體經濟也從2016年的200多萬元發展到如今年收入500多萬元,2020年11月喜獲“全國文明村”稱號,2021年6月蘭石村黨總支部被評為“廣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駐村工作隊也先后獲得吳川市、湛江市、廣東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從不被認可到“有事就找冉書記”
用心用情贏得干部群眾好評
冉榮華仍清楚地記得,自己第一天到蘭石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時的場景,貧困人口多、村容村貌差。“上級派一個外地人來這里駐村,連語言都不通,能做什么?”當地群眾議論紛紛。面對群眾質疑的眼神和刺耳的話語,冉榮華更加堅定了在此勇闖一番事業的決心。
從那一天起,他就扎根在蘭石村,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敘家常,聽心聲,他走遍了蘭石村的每個角落,充分了解村情村況,想方設法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帶領村集體發展壯大。挑燈話桑麻,星夜問民情,干部群眾共同打開產業扶貧的突破口,找到脫貧攻堅的“金鑰匙”。
他把群眾當親人,想貧困戶之所想,急困難群眾之所急,用心用情為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在落實國家政策保障的基礎上,他著力解決貧困戶實際困難和問題。幾年來,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7戶,投入21.77萬元為26戶貧困戶進行住房維修加固。細心的他還為敬老院老人更換床鋪,加建隔熱層、曬衣場,改善敬老院環境,讓老人住得更舒心。
此外,4次為貧困學生發放助學金14.11萬元,發放大病救助和生活幫助金19.30萬元,節日慰問金和慰問品32.6萬元。他還多次協調民政、派出所等有關部門,為16名貧困戶解決了入戶問題。他向村民公布自己的電話,積極接待群眾來電來訪,幫助群眾解決日常生活困難,調解化解矛盾,真正做到應幫盡幫。從不被認可到“有事就找冉書記”,他用心用情贏得了干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在全力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同時,他積極支持和指導蘭石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完善村規民約,加強文明宣傳教育引導,并先后籌集資金100多萬元幫助蘭石村開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宣傳活動,助力鄉村振興。整治污水塘1個,改造鋪設排污管網1800多米,硬底化村道2.5公里,對8個公共廁所、2個公園進行升級改造,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對村8個宣傳欄進行全面翻新,制作各類宣傳欄、宣傳畫60多幅。為加大宣傳力度,他主動聯合吳川市蘭石中心小學開展“小手牽大手”主題宣傳活動,全方位發動全體村民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整治活動,共同建設美麗幸福家園。
如今,整潔靚麗的村居令人眼前一亮,從前臟亂差的蘭石村蛻變換新顏。
多措并舉“造血”扶貧
推動蘭石群眾脫貧致富
蘭石村人多地少,貧困人口較多,大多無勞動能力。如何用好中央、省、市扶貧財政專項資金,發揮最佳經濟效益,確保困難群眾穩定脫貧?面對種種問題,駐村工作隊和村委會經過全面深入調研,反復研究和評估,決定充分發揮蘭石村地源優勢,結合群眾現實需求,有效將鄉村教育和醫療與產業扶貧項目融合發展。
通過成立吳川市蘭石村農業專業合作社,利用村集體土地集中開發,將中央、省市扶貧財政專項資金約400萬元及單位自籌資金200多萬元,集中入股合作社發展集體產業項目,先后發展建設10間900平方米商鋪、97WK光伏發電、四層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綜合門診部、三層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鄉村幼兒園等多個集體資產性產業項目,年固定收益達80多萬元,貧困戶每年人均分紅2000多元。幼兒園目前入園孩子約500人,醫院每天就診人數達100多人,有效解決了鄉村“入學難”和“看病難”問題。
“冉書記你是好人,為蘭石做了好多好事實事,讓我們的孩子在鄉下也能享受良好教育,看病也不用再跑吳川、茂名了。”現在,群眾一見到他便忍不住點贊。
產業是扶貧的“硬核”,關鍵要為蘭石村輸血、造血、生血,發展特色產業。他結合蘭石村種植特點,自籌“6·30”扶貧濟困專項資金60萬元,租用村集體土地50多畝,開發建設蘭石村精準扶貧種養殖示范基地,打造一村一品,帶領貧困戶脫貧致富。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組織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到合作社務工,每天補助務工費120元,與種植大戶簽訂購銷協議,幫助指導發展生產,提供技術和農資幫扶。
如何把“輸血式”扶貧變成“造血式”扶貧?在冉榮華的帶領下,蘭石村集中組織家政、農業技術等各類培訓班,為困難群眾購買化肥、購買農用三輪車,集中購買撥田機,免費為困難群眾耕種;資助困難群眾擴建加固豬舍、搭建雞棚、鴨棚等發展養殖業;為殘疾人在鎮市場租攤位,購買電動三輪車,幫助發展經營;幫助8戶困難群眾獲得小額免息信貸23.5萬元。多舉措鼓勵幫助貧困戶發展農副業生產,脫貧致富。合作社每年種植的番薯、麻辣椒等收益約10多萬元,其中“蘭石番薯”是湛江市扶貧明星產品。
從“軟弱渙散”到“凝心聚力”
打造永遠帶不走的工作隊
剛到蘭石村時,該村兩委班子“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干部能力素質偏低,黨員作用發揮不明顯,制度不完善,政務村務不夠公開等因素,群眾反映強烈,被列入軟弱渙散黨總支,嚴重制約村整體發展和脫貧攻堅任務的完成。
作為第一書記,冉榮華深入找“病灶”,始終把支部建設作為幫扶工作的核心,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組織學習黨和國家的相關政策,定期為黨員上黨課,多次組織黨員干部到雷州符處村、廉江良垌村等地參觀學習交流,幫助村兩委干部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更新觀念,增強政治紀律和組織紀律,幫助提高依法辦事能力。
他帶頭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督促黨支部嚴格貫徹落實黨內法規,進一步規范黨支部“三會一課”制度、“四議兩公開”制度,完善民主議事和民主決策程序,實行陽光村務。有效提升了基層組織的治理水平和村兩委干部依法辦事能力,解決了班子不團結、工作不在狀態等問題,真正打造了一支永遠帶不走的工作隊。
“雁飛千里靠頭雁,船載萬斤靠舵人。”在縣鎮兩級黨委的指導幫助下,該村3次調整村兩委班子,補充年輕干部2人,現兩委干部平均年齡在30多歲,大專以上學歷,有一定的鄉村實踐經驗,整支后備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高學歷。
作風實、形象正、事業興。在冉榮華的帶領下,推動支部強筋壯骨、去疾固本,蘭石村成功摘掉軟弱渙散帽子。細數村莊發生的新變化,從“軟弱渙散”到“凝心聚力”,從環境臟亂差到藍天白云、青山綠地,蘭石村村民喜上眉梢。
這些喜人的變化,是他1800多個日日夜夜的駐村堅守,不忘初心擔使命,與群眾同呼吸共命運,攻堅克難的成果。為全力打贏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全面小康,駐村期間,他的父母相繼在重慶老家生病去世,他都未能回去盡孝,2019年兒子高考,他也從未陪過一天。“對父母、家庭,我很愧疚,但看到困難群眾和蘭石村的‘蛻變’,這些產業項目給群眾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之時,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如今回歸工會的本職工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將不辱使命,永葆共產黨員初心,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的目標,一如既往為職工群眾辦實事、解難事。”冉榮華堅定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