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廉江市石城鎮石頭嶺村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又來了“熟客”——石頭嶺村黨總支部的黨員干部。
“我們要趕在立秋前后把這片稻田插上秧苗,注意秧苗的行距,確保今年水稻畝產千斤以上。”站在高標準農田的渠道邊上,石頭嶺村黨總支部書記羅應裕向身邊的黨員干部叮囑了插秧的注意事項。
頭嶺村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原則是丟荒田。過去幾年,羅應裕時常帶領黨員干部創新思維,推進集體經濟項目建設,高位推進這塊拋荒地復耕工作,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得益于各項事業的蓬勃發展,石頭嶺村成為了廉江“先進村”。
石頭嶺村優質水稻種植基地又熱鬧播種了。
激發干事創業“原動力”
走進石頭嶺村黨群服務中心,黨建標語上墻,黨務信息上墻,黨員活動室、圖書室等場所一應俱全,黨建陣地面貌煥然一新。羅應裕介紹,原村黨支部辦公場所是50年代建的平房,黨員活動場所是一間簡陋的泥房,逢雨天屋頂必漏水。他擔任村黨總支部書記后,首先修繕擴建了村級黨建陣地,選優配強支部班子,激發干事創業“原動力”。
2019年投入80多萬元,按照“五室一廳”的要求,完成了黨群服務中心的升級改造。“組織陣地得到改善,黨員群眾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顯增強。”羅應裕表示,升級改造黨建陣地,群眾有了“主心骨”。目前,該村黨總支部下轄6個村支部,現有村委干部7人,黨員107人。
俯下身,沉下心,聽民生,察民情,該村實行包片“網格化”管理,組織黨員干部開展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讓群眾足不出戶,合理訴求就能得到依法及時就地解決,切實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實現“零上訪”。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效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今年6月30日,由村黨員干部組成的愛心志愿者服務隊到合水村低保困難戶慰問困難老黨員,并為困難戶羅偉銀家清理屋前屋后的衛生。
村總支部委員龐梓實介紹,近年來,石頭嶺村黨總支部班子團結協作,分工明確,在支部陣地建設、“兩委”換屆、疫情防控、丟荒地復耕、修路橋建水利等民生實事上啃下一批“硬骨頭”。同時,以“黨建+特色產業”的新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2019年石頭嶺村黨總支部被湛江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今年,該村黨總支部被廉江市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打造鄉村振興“主引擎”
上世紀80年代,村里農業灌溉依賴的黃泥坑支渠年久失修30多年無法供水,造成周邊村莊大部分田地一直無法引水灌溉耕作。2020年6月底,該村黨總支部通過墾造水田,組織工人清理、疏通,現黃泥坑支渠已全面修復。今年,該村引進企業規模化開發以后,這片昔日雜草叢生的拋荒地披上新裝,煥發生機。
水稻插秧機在一塊塊規劃整齊的水田里穿梭往返,農民在地里彎腰勞作,一排排嫩綠的秧苗被快速均勻地栽入水田,鏡面一樣的稻田隨即鋪上了一片片綠意。近日走進優質水稻種植示范基地,隨處可見水稻插秧的繁忙景象。黨建促發展,丟荒地變成“致富田”,石頭嶺村走出一條鄉村振興的新路。“黨建+特色產業”成為石頭嶺村經濟發展的“主引擎”。
“這幾年,我們變化很大,成立了秀美種植專業合作社,發展水稻、毛豆等經濟項目,村民在家門口就業,顧家與賺錢兩不誤。”來自合水村的村民利德益說道。
目前,石頭嶺村已流轉1200多畝土地,進行高標準提質改造成為標準化農田。2020年種植優質水稻1263畝,其中村委壯大集體經濟項目種植水稻750畝,增加村集體收入16.5萬元。2020年冬季與四川樟龍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種植毛豆1550畝,給群眾帶來租金和務工收入達300多萬元。2021年,又成功引進廣東東方恒力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在石頭嶺村委會承包土地近3000畝種植優質水稻。
“通過黨建引領,以‘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通過成立合作社和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既解決土地拋荒地問題,又帶動有勞動力貧困戶就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效。”村干部人人看到了發展的新氣象。
羅應裕表示,下一步,該支部將更好地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合作社將注冊品牌商標,設立網上銷售點,讓本地農產品好賣又賣出好價錢,帶領黨員群眾著力建設更加宜居宜業、富裕富足的美麗鄉村,讓村民更有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