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0日,在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暨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上,湛江選手制作創意糕點。
競技場上各顯身手,展示區內人流如織。廣東省第二屆職業技能大賽暨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期間,主辦方通過賽展結合,設置了“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三項工程交流展示區,展示我市的技能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成果,搭建政府、企業、院校交流、討論與合作平臺,豐富了賽事的外延和內涵。
電工選手認真操作。
美食加盟
打響湛江“粵菜師傅”品牌
走進“粵菜師傅”交流展示區,香氣撲鼻而來。白切雞、生蠔、沙蟲、蛤簍粽等散發出的濃郁香味一浪接一浪,各類湛江特色菜品琳瑯滿目,色澤誘人。湛江的粵菜師傅將烹飪本地優質農海產品的理念和技巧,與廣府、客家、潮州菜有機融合,打造湛江飲食文化新名片,把舌尖上的湛江文化風情由食材展現出來,詮釋湛江包容、創新、進取的品格。
育嬰員選手在比賽。
“我們通過‘粵菜師傅’工程的帶動,農民的種植熱情高漲,農產品產量翻了三番,很多農民改善了生活,提高了收入。” 據湛江市飲食服務業商會常務副會長梁思橋介紹,“粵菜師傅”工程推出以后,從業人員的待遇在不斷提高,也更有幸福感。
“粵菜師傅”工程實施以來,湛江著眼鄉村振興“大變化”,全力挖掘“粵菜師傅”、“湛江味道”,緊盯“粵菜師傅”品牌建設,著力建設培訓平臺。目前,全市開設“粵菜師傅”相關專業的高校、中職學校、技工院校達17所,這些院校與50多家企業簽訂了粵菜師傅校企合作協議。
湛江的“粵菜師傅”工程還十分注重產業體系拓展,持續深化“粵菜師傅”+特色農產品+鄉村旅游等“粵菜師傅”“1+N”創新融合發展模式,推動粵菜產業“接二連三”,延伸產業鏈。由此,創建了螺崗小鎮“粵菜師傅”創業就業孵化園,挖掘和推廣虎頭坡海割米、芋頭等本土菜式,依托大師工作室打造出了“一村一品”品牌。
據統計,我市的粵菜師傅工程實施兩年來,已培養粵菜師傅3500余名,實現粵菜師傅100%就業創業。這些粵菜師傅就像一顆顆種子飛向四面八方,把湛江食材、湛江菜傳播到全國各地。
服務員選手展風采。
服務民生
“南粵家政”彰顯湛江人文關懷
本屆大賽設置的“南粵家政”展區,通過真人和實物演示了居家母嬰醫療等服務,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了南粵家政的高水平家政新業態,彰顯了湛江城市情懷與溫度。
“我希望通過這一次參展,可以在全省展示出湛江的家政實力,包括湛江的家政品牌。”湛江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陳迪認為,體現湛江家政的實力,優良的湛江品牌不可或缺,而且湛江的醫療護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可以發揮更大的功用。“我們的醫療護理平臺可以走得更遠,力爭在全省推廣,幫助更多的人。”
汽車修理工選手專注比賽。
建立優質品牌,行業規范先行。我市持續推進家政行業規范化建設。如今,湛江市家庭服務業協會注冊會員單位達208家。為加強家政服務行業信用體系建設,評定了南粵家政龍頭企業、誠信示范企業7家,獲評省級南粵家政服務龍頭企業和誠信示范企業各1家。
目前,我市緊盯市民對“一老一小”家政服務的需求和期盼,大力培育家政服務人才。以本市高校、職業院校(含技工院校)、培訓機構、行業協會為依托,建立了家政培訓聯盟,實施母嬰、居家、養老、醫護服務等4個重點培訓項目。創新推進家政服務平臺建設,已經掛牌運行的南粵家政服務站有3家。其中,湛江市南粵家政超市創建“南粵家政”超市“一站式”服務模式,融合十大家政服務板塊,開創了全國家政超市設在高檔商場內的先例。
通過“南粵家政”超市、“南粵家政+社區服務”等創新模式,真正解決了“一老一小”問題,滿足了群眾“在家門口、商場里隨心找、放心找”的家政服務新需求,展現了湛江城市宜居環境,彰顯了湛江城市情懷與溫度。
建筑工程選手用心砌筑匠心墻。
“廣東技工”助力
湛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在“廣東技工”的交流展示區,工作人員正在熟練操作智能制造生產線設備,展示“廣東技工”新風貌。據介紹,這個智能制造生產線是一個對應世界技能大賽機電一體化項目的設備,相當于一個實體生產線的濃縮,可以利用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無線終端控制。只見他模擬參賽的流程,按照競賽任務書對機器進行拼裝、編程,完成功能展示。
在指導完自己的學生參加電工項目比賽后,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帶頭人陳學軍來到“三項工程”交流展示區積極地向大家介紹我市技能人才的各項成就。
“我們現在培養這些學生大部分都是來自農村,他們在學校掌握一技之長后,就可以在企業里獨當一面,成為一個優秀的技術工人。”陳學軍對自己的學生充滿信心“實施‘廣東技工’工程就是要培養更多優秀的技術工人。”
著眼特色產業,我市大力培育“廣東技工”“湛江工匠”。立足湛江發展實際,以“廣東技工”工程助力建設適應現代產業發展需要的湛江工匠隊伍。
美發師選手用心創作發型。
“三項工程”精準發力
作為廣東省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的承辦方、東道主和參與者,湛江具有自身良好的條件優勢。這一切基于我市具有較好的職業技能培訓基礎,并且十分注重以賽選才、培才。
全市共有技工院校6所、中職學校38所,在校學生達7.55萬人,大部分院校都開設了11個競賽項目相關的專業。此外,我市以技工院校、中職院校為主導,聯合民辦培訓機構、行業協會、行業有影響力企業等打造培訓聯盟,建成了一批高質量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今年,我市第一所鄉村振興學院已在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揭牌,市鄉村振興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在市農業經濟管理干部學校成立,標志我市不斷銳意進取,創新培育模式,培育高素質農民。通過深化校企合作,順應發展所需。技工院校與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廣東冠豪等160多家企業長期合作,積極籌辦“巴斯夫班”“西門子班”等校企雙制班。據統計,“廣東技工”精準對接我市鋼鐵、石化、造紙等重大項目,今年來為重點項目輸送本土技能人才1166人,為湛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同時,積極提高“三項工程“成就級別,先后創建了國家級技能工作室1個,國家級、省級名牌學科平臺11個,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4個,省級“粵菜師傅”大師工作室4個,市級南粵家政培訓示范基地10個。在廣東省第一屆“南粵家政”技能大賽上,我市總成績排名第三,僅次于廣州、佛山。
另外,我市還搭建了崗位供需平臺,建設了網上就業超市,多次舉辦“三項工程”現場招聘,促進市場供求對接匹配,努力實現充分就業,為創業人員提供服務保障,為技能勞動者提供項目推介、創業指導、融資對接、補貼申領等公共創業服務,培育“技能創客”,鼓勵帶動技能人才創業就業,拓寬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