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記者從徐聞縣農業農村局獲悉,經過農業農村部組織專家評審,徐聞縣曲界鎮愚公樓村獲評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稱號。
(7月28日《湛江日報》)
近年來,湛江積極推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在加快農業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愚公樓村即其中的佼佼者,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實至名歸。
所謂“一村一品”,是指根據一定區域的資源稟賦和特點,以市場為導向,變資源優勢為產業和品牌優勢,使其逐步成為具有區域特色的產業鏈或產業集群。通過實施“一村一品”,能使優勢不明顯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導產業;而要使擁有主導產業的村將產業規模做得更大、產業鏈條拉得更長、發展得更具特色,則需要在“一品”的基礎上,升級形成橫向“一帶”、縱向“一鏈”。
“五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鞭r產品生產也具有很強的特殊性,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條件,其優勢的“一品”也應該是不同的。但這“一品”絕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也不是“抄作業”仿出來的,而應該是綜合“一村”的區位優勢、種植條件、耕作傳統等因素得出的結果。愚公樓菠蘿是1926年由徐聞籍華僑倪國良從南洋引進,當時引進的品種是“巴厘”,在曲界愚公樓村一帶試種,自此逐漸發展成聞名海內外的菠蘿產區??梢哉f,在還沒有“一村一品”提法之前,愚公樓村就已經摸索出一條“專精特優”的菠蘿生產之路,有意識地把“愚公樓菠蘿”打造成名品。時至今日,愚公樓村已建成6700畝綠色有機菠蘿生產示范基地,從業人員達1000人,農民人均收入為19750元,菠蘿種植面積達到該村耕地總面積的93%。愚公樓菠蘿的成長之路,讓我們看到了以“一村一品”推動全面鄉村振興的強大“生命力”。
近年來,在“12221”農產品市場體系的助力下,徐聞菠蘿成了網紅爆款,愚公樓菠蘿也借勢探索復合營銷提升品牌知名度。大家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如今曲界鎮、愚公樓村等地的菠蘿主題裝飾越來越多,無論是舉辦菠蘿節、直播帶貨,又抑或是讓種植菠蘿的農田成為觀光熱點、打造多種菠蘿主題伴手禮,愚公樓村都盡力讓外來客商無論置身村中哪個角落,都能感知這個菠蘿之鄉的深厚積淀。以“一村一品”推動三產融合的態勢,已在這里顯露雛形。這些好經驗,是值得各地在推進“一村一品”時借鑒的。
有些地方過于刻意追求“一村一品”,一村不能共存“幾品”,幾村也不能共存“一品”,則是對“一村一品”內涵的最大誤讀。“一村一品”應該是一個形象說法,它并非要求一個村只限于生產一個產品,其中的“村”是一個區域概念,“一”也并非限制的“唯一”。如果不能理解這點,“一村一品”就難以升級至“一帶”“一鏈”。近年徐聞菠蘿的發展已經證明,“一村一品、一鎮一業”,經過有意識地引導、充分激發市場活力,是完全有可能在地域上橫向“連片成帶”,在產業上縱向“延伸全鏈”?!耙淮逡黄贰毕颉耙粠А薄耙绘湣钡纳夁^程,就是由資源變產品、產品變商品、商品變名品的過程,由品種到品質、品質到品牌的躍升過程,由產品的開發生產帶動一個產業、振興一方經濟的過程。而驅動升級轉變的,是黨建引領這根主軸的“四兩撥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