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小龍(右)指導農民科學種植。記者 張鋒鋒 攝
昨天,“80后”創業者黃小龍回到家鄉廉江市塘蓬鎮仙人嶂腳下的種植基地,指導工人種下加工特色小菜所需的原料黃瓜、芋葉、楊桃等,這是他運用大數據體系,智慧種植的新開始。
2015年,國家鼓勵農村電商發展,為了讓“家鄉的味道”觸手可及,大學畢業的黃小龍從外地回到家鄉廉江市,投身電商創業。今年初,他看到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關于“發展智慧農業,建立農業農村大數據體系,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內容后,深受啟發。
隨后,黃小龍認真對京東后臺、京東羅盤銷售數據、淘寶生意參謀、一畝田天機農業大數據、1688批發平臺的大數據綜合分析,將大數據體系上的各地區種植產量、同級產品的種植品種、其他地區對產品的需求、產地的批發價格和銷售價格,每月的發貨量和目的地的銷售量,乃至全國各種農產品上市的時間等一一進行篩選。“根據大數據體系的信息,結合本土的實際情況對比分析后,我認為智慧農業大有前途。”他自信地說。
于是,黃小龍在廉江仙人嶂腳下承包600多畝土地,分別種植番薯、火龍果和打造集體驗、觀光、種植、親子活動于一體的五彩田園。他介紹,根據數據庫顯示,番薯3個月后上市,剛好是市場的空檔期,而火龍果則是需求量大、地域性強的水果,五彩田園則按不同季節種植。走進旁邊的加工廠,黃小龍笑著對記者說:“根據數據庫的信息提示,準備用黃瓜、芋葉、楊桃加工成特色小菜。”
其實早在2015年,黃小龍就運用大數據與京東聯合舉辦首屆紅橙旅游文化節,在天貓、蘇寧、網易等平臺同步銷售,讓廉江紅橙搭上互聯網快車。根據大數據體系的信息,將紅橙進行分級銷售,提高紅橙知名度。此后,依據大數據統計,到上海舉辦紅橙專場展銷會,成功讓紅橙進駐上海高端超市。2017年,黃小龍被評為廣東農產品電商創業帶頭人。2018年,他的“橙鄉味道商貿有限公司”榮獲湛江市首屆農村電商十強企業和廣東省農村電商企業標桿獎。目前,公司已擁有種植、銷售、加工、休閑旅游等一條全產業數據鏈。受其影響,公司40多名員工中大部分是回鄉的大學生,其中30多人是“90后”。
湛江市委黨校經濟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陳紅文認為,黃小龍運用大數據信息智慧種植,開創了農業精準種植的一種新模式,提高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帶動了鄉村振興。